探索農村綜合改革試驗 打造丘區重點脫貧攻堅示范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當其沖,其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2015年《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指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創新農村扶貧開發體制機制,抓緊研究制定扶貧開發的重大舉措,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規劃背景
綿陽市農村綜合改革發展試驗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綿陽市三臺縣最南端,總面積4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00平方公里,綜改區地處成都平原城市群,對接成渝經濟區巨大的消費市場,規劃中三大高速、中遂高速將貫穿綜改區,交通條件大幅改善,發展潛力巨大。
綜改區丘區特征明顯,林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但是人多地少,產業薄弱、農村人口空心化、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使綜改區成為了縣、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
綜改區以“連片扶貧開發、農村綜合改革、基層黨建創新”為主題,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載體,按照“三年追趕跨越、五年同步小康”的總體要求,以產業扶貧、產村聯動發展、改革創新為抓手,全面拉開丘區扶貧開發、農村綜合改革的大幕。
發展結構:軸帶引領,片區互動
綜改區以觀橋鎮、景福鎮為兩個主中心,以紫河鎮、安居鎮為兩個次中心,帶動城鄉統籌新格局;兩橫兩縱串聯整個綜改區,多元復合發展片區、丘區特色農業發展片區、農旅綜合發展片區互動發展,整體構建兩主兩副、四軸三區的空間發展結構。
發展核心:現代農業產業
綜改區依據丘區地形地貌特點,在土地綜合整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和互聯網+農業四大工程的保障下,重點發展丘區生態綠色農業,構建122產業體系,培育以晚熟柑橘為主的精品經濟林果業為主導產業,提升以鵝為主的食草型生態畜禽業和有機糧油種植兩個特色產業;打造農產品加工物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兩個新興產業。促進農民增收,以核心區示范帶動綜改區以及南路片區發展。
發展模式:產村聯動發展
綜改區積極探索鎮園結合、產村一體的發展模式,構建產村單元,打造以農業型、商貿型、休閑旅游型為主導的美麗新村,最終將綜改區建設成為農業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綜合配套、人居環境整潔優美、機制體制健全有效的幸福美麗新村。
發展支撐:扶貧開發和農村綜改措施
綜改區積極開展丘陵地區扶貧攻堅,建立“政府領導、企業支撐、社會幫扶、群眾主體”的組織模式,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人居環境打造、教育及技能培訓、醫療和保險保障、信貸扶持、到戶扶持等七大方面扶貧攻堅工作。
綜改區積極探索農村綜合改革措施,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以科技引領、金融服務、互聯網建設為重點,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創新農業經營方式;以提升治理水平為重點,增強鄉村發展活力;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為重點,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