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 id="k06cl"></tr>
  2. <ins id="k06cl"><option id="k06cl"></option></ins>
      1. <tr id="k06cl"><nobr id="k06cl"><delect id="k06cl"></delect></nobr></tr>
      2. <small id="k06cl"></small>
      3. 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資訊

        新聞資訊

        【理論】梳理方志物產資料,挖掘傳統種質資源

        2021-08-20 閱讀量:

        梳理方志物產資料  挖掘傳統種質資源

        包平 盧勇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系統梳理方志物產資料,挖掘地方傳統種質資源,對于種質資源普查、打贏種業翻身仗、保障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方志物產資料對種業發展的價值
        方志是我國古籍之大宗,約占存世古籍十分之一。方志物產是指中國古代方志類著作中記載的物產信息,由植物物產、動物物產、礦物物產三部分構成。物產成為方志的編撰內容由來已久,早在方志的雛形《尚書·禹貢》與《山海經》中就有關于當地物產的描述,兩宋時期本地特色物產逐漸成為方志的基本內容,明清以來方志中涉及的物產信息更是蔚為大觀。方志物產資料中蘊含著豐富的地方傳統種質資源信息,是追溯傳統種質資源演變脈絡的知識寶庫,為厘清我國傳統種質資源的數量、種類、傳承譜系及生物多樣性創造了條件。
        一是為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提供線索。地方傳統種質資源是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重要內容,方志記載物產的系統性與全面性是梳理和發掘我國傳統種質資源的重要信息來源。地方傳統種質資源是當地先民千百年來通過不斷地選種、育種實踐活動遴選出來的。歷史上存在著許多地方傳統種質資源,有些已經僅存少量,瀕臨消失,乃至蹤跡難尋。方志物產資料記載著豐富的地方傳統種質資源,對至今仍然存在或已經不存在的動植物種類、數量、分布都有不同程度地描述,時間跨度自宋代至民國長達900余年,地域范圍涉及兩岸三地,記載物產多達150萬種次,每一種次平均有27個字的解釋,為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提供了最為全面、豐富、可信的文獻依據。比如,今江西省資溪縣舊稱瀘溪縣,清代以來出產一種名為“五十日黏”的早稻,可于青黃不接之時充饑,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瀘溪縣志》均有記載,其中康熙《瀘溪縣志》寫道:“早黏,春社日前后浸種,立夏前后蒔,立秋而熟,最早者名五十日黏,次名六十日黏,他種青黃不接,而此兩種先可食,田家種以繼不足,俗云救公饑是也。”相關記載為了解五十日黏的由來、傳承與演變提供了文獻依據,為應對糧食危機背景下的種植結構調整與良種選育栽培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二是為優良種質資源挖掘提供依據。今日許多優良種質資源是歷史上一定區域內傳統種質資源的延續與發展,具有因地制宜、歷史悠久、品質獨特的特點。例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將豬馴化成家畜的國家之一,地方豬的種質資源豐富、性狀優良,巴馬香豬、商城黑豬、淮南豬、金寨黑毛豬、東鄉瘦肉豬更是入選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產品,一直深受百姓喜愛。其中,巴馬香豬主要分布于今廣西省巴馬瑤族自治縣,在歷史上是養于山間、食用天然水草的品種,光緒十七年(1891)《百色廳志》稱之為“山豬”。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并對我國豬肉安全造成巨大沖擊,但是傳統土豬受其影響較小。因此,大力培育和選擇利用中國傳統土豬及其相關性狀資源,有利于擺脫豬種長期依靠國外引種的局面,確保我國豬肉安全。方志物產資料記載著地方傳統種質資源的演變歷史,是聯通優良種質資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重要載體,研究方志中物產的傳入、演變、推廣可以為了解優良種質資源的形成、發展、變遷創造條件,為進一步開展不同優良種質資源之間的雜交、培育、利用、推廣奠定基礎,為當下種質資源創新提供可能。
        三是為恢復生物多樣性提供指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傳統種質資源的存續是當地先民結合本地特有環境有意識選育的結果,與一定區域內獨特的生態環境關系至密。比如,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被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譽為“金不換”,主要分布在今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已有四百余年的栽培歷史。乾隆二十三年(1758)《開化府志》、道光五年(1825)《廣南府志》、民國二年(1913)《馬關縣志》、民國二十一年(1932)《富州縣志稿》均有記載,其中民國二年(1913)《馬關縣志》寫道:“如吾邑所產則較他縣為特出,杉木之采取,三七之種植,有非局外人所能知者。” 時至今日,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適宜文山三七種植的生態系統已經發生變化,通過挖掘地方志資料不僅可以知曉文山三七的種植歷史,而且可以了解維持文山三七存續的生態系統狀況。要恢復、保存、發展地方傳統種質資源,必須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修復和重建,方志物產資料的記載可以為借鑒中國傳統生態農業智慧提供歷史參考。

        二、利用方志物產資料挖掘地方傳統種質資源的路徑
        上世紀20年代,金陵大學農業圖書研究部著名學者萬國鼎先生領導相關人員輯錄、整理國內8000千余種方志中的物產資料,后于1960年初編成《方志物產》,共449冊,約3000余萬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物產專題資料。目前,該資料雖已初步實現文本數字化,但尚未與已有方志目錄進行過比對,缺乏現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方法的深入應用,其開發利用的深度有待挖掘。建議開展對《方志物產》的深度整理與加工,通過構建知識庫進一步保存、挖掘與利用方志中的物產信息,提供數據化、工具化、平臺化三位一體的知識服務,推動傳統種質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一是系統化梳理,摸清種質資源家底。農業種質資源的普查和收集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第一仗。1956-1957年和1979-1983年期間,我國先后開展了兩次全國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征集,一大批我國特有的地方種和野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2015年原農業部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截至目前,該行動已經搶救性收集9.2萬份資源,其中90%以上為新收集資源。2021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2021—2023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普查。借助方志物產資料按圖索驥地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可以有效彌補田野調查的遺漏,較為全面、系統地摸清種質資源家底。建議對《方志物產》開展二次輯錄、整理,包括以各種方志目錄為線索,通過查找、比對,對《方志物產》中未收錄或收錄不全的方志進行物產資料的輯錄與整理,查漏補缺,從而形成更完整、全面的方志物產資料,為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提供史料支撐。
        二是數字化加工,構建方志物產素材庫。在二次輯錄、整理的基礎上,可結合方志物產史料的文獻特征,采取人工錄入和機器掃描的方式,并通過對繁體字、異體字、通假字以及集外字的特殊處理,實現方志物產資料文本的數字化;依據相關元數據規范制定方志物產描述元數據,完成方志物產資料全部內容的數字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方志物產素材庫,實現方志物產大數據的存儲與檢索,為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底層數據支撐。
        三是智能化整理,挖掘地方傳統種質資源。基于方志物產素材庫,利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方志物產資料中地方重要物產、特色物產及其相關品種的信息抽取,包括農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的品種信息,并基于機器抽取的結果,構建涵蓋全國范圍的具有一定時間跨度的大規模物產品種數據庫,更有助于摸清種質資源家底。
        四是可視化呈現,弘揚傳統農耕文化。以數據庫中物產品種及其產地要素為主要屬性數據,以中國歷史地圖為主要空間數據,借助GIS可視化技術直觀展示方志物產資料中傳統種質資源的空間序列性并提供基于統計的時空聚合分析。通過對數據庫中大規模、系統化的物產、品種及其相關產地等數據的統計分析,挖掘方志中蘊含的傳統種質資源相關史實或現象,并以此為基礎重構傳統種質資源的歷史認知,推動地方生物多樣性發展,包括統計分析物產及其品種的分布特征、傳播變遷、消長變化等數據,揭示傳統種質資源的形成、傳播與推廣;統計分析物產及其品種的名稱,揭示傳統種質資源的歷史沿襲與傳承。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通過對方志物產資料進行輯錄、整理及數字化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利用智能化手段開展傳統種質資源的挖掘工作,不僅能夠再現典籍中傳統種質資源的數量、種類、傳播途經、性狀特征、傳承體系等內容,還能為種質資源的普查、利用提供新的文獻依據,為解決種源“卡脖子”難題提供新思路。
        (本文為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方志物產知識庫構建及深度利用研究”階段性成果。作者:包平,南京農業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勇,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久久国产精品张柏芝
        1. <tr id="k06cl"></tr>
        2. <ins id="k06cl"><option id="k06cl"></option></ins>
            1. <tr id="k06cl"><nobr id="k06cl"><delect id="k06cl"></delect></nobr></tr>
            2. <small id="k06cl"></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