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農業大省,發展設施農業對提高河北省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借助政策東風,設施農業將會迎來大發展,同時,設施農業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加速鄉村振興的步伐,推動縣域產業轉型。農業行業觀察認為,設施農業的發展對地方現代化農業、農業產業融合速度都具有積極意義。
設施農業的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建設任務。綜合利用現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術改善局部環境,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空氣等環境條件,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立動植物周年連續生產系統,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特征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對策建議
當前,河北省設施農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但也要看到,在設施農業的技術水平、產品體系、要素支撐、服務配套、技術創新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從河北省實際出發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需在以下方面著力。
1、強化總體謀劃與分區布局
高標準規劃設計河北省設施農業發展戰略,按不同農業生態類型區、各縣區原有產業基礎條件、產品的市場需求層級,分區合理布局設施類型、種植品種、種植模式和產業業態。環繞京津雄以及大都市周邊 ,重點發展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切實利用好中央支持政策。
基礎條件好的冀東和冀中南產區,要進一步升級日光溫室和棚室裝備水平,發展訂單為主的果蔬供應。全省要加快構建植物工廠、日光溫室、拱棚設施種植與露地栽培結合周年供應結構,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先進要素集聚、產業鏈條完整的設施農業新格局。
2、加強政策引導與產業扶持
針對不同設施類型分類施策,優先支持工廠化種苗生產,加快溫室大棚標準化、規范化,升級落后棚室設施裝備,鼓勵植物工廠、數字牧場實施節能和循環經濟改造。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和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進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格局和保障機制。引入設施農業保險試點, 將設施蔬菜大棚納入全省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支持空閑地廢棄地建設設施農業。堅持設施農業項目同鄉村振興項目相銜接,與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特色農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鄉村振興示范區等一體化設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推動我省設施農業發展實現戰略升級。
3、提升設施裝備與科技研發水平
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設施類型加大研發力度,注重設施的實用化、標準化和規范化,推動生產設施由傳統簡易向高性能升級,重點發展節地型、節能型、鋼骨架、大空間新型棚室,增強設施基地綜合生產和應急保障能力。
注重配套裝備研發,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控制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實現設施裝備智能化,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節能化和綠色化。充分利用農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的智能化裝備成果,加快環境智能調控、水肥一體化、信息監測和自動控制等技術裝備的融合應用。
發揮省蔬菜產業創新團隊作用,重點支持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與推廣示范。鼓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產業技術聯盟,多學科、多部門協同創新攻關,以創新引領設施農業發展。
4、引導設施農業龍頭企業和服務型企業
目前河北省在設施結構、環境調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相對較低。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更多引進京津設施農業龍頭企業,加快推動設施設計建造、環境調控、水肥精量控制、無土栽培等技術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
對于在融資租賃、種苗引進、基地建設、質量控制、銷售渠道、品牌創建等方面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服務型設施農業龍頭企業, 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堅持“市場導向、協調配合”,推動上中下游產業主體更好銜接,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最后,農業行業觀察認為,設施農業不是單一體農業模式,而是綜合體農業模式,需要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還需要利用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與此同時,設施農業可以成為一個平臺模式,吸引各項資源進入農業領域,賦能農業發展,或許,這才是設施農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