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指出,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一半以上,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場辦法、改革舉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有利于調動各方投資積極性、穩定市場預期、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為響應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號召,助力西部鄉村振興,11月4日,中農富通應邀赴成都市溫江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開展考察調研,并就科技賦農、產業強農等問題開展交流。
2022年11月3日至4日,中農富通長三角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受浦口區農業農村局委托,開展《湯泉千畝現代農業示范園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進行項目初期調研,本次調研由所長薛欣艷帶隊,同時有幸邀請到園藝產業、村集體經濟方面的專家參與指導。
導語:近來一級市場投資賽道轉向,越來越多VC/PE機構下鄉,到田間地頭里找項目。曾經農業作為“不受寵”的投資方向,如今卻成為一線投資人的“香饃饃”。? 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創投、金沙江創投、源碼資本、祥峰投資、熊貓資本等知名VC/PE機構均在農業賽道廣泛布局,甚至騰訊、阿里這樣的大廠也在積極加入。? 根據艾格農業出品的《2021年中國農業食品投資年報》顯示,2021年PE/VC在農業領域的投資數量為522起,投資金額682.55億元,分別增長152.17%與145.42%。
多部門印發的《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提出,對于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予以積極支持。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政府投資與銀行信貸聯動以及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撬動作用的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配套融資支持。 為穩住經濟大盤,近日, 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如果說一個多世紀之前,達爾文和孟德爾的發現為 20 世紀農業育種和遺傳學奠定了根基,那么分子育種研究在21世紀的今天無疑將享有相同地位。這門交叉學科正徹底改變動植物的培育方式。它從分子層面入手,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轉基因,以及基因編輯等技術育種,希望將作物與畜禽的產量、品質提升到自然世界難以達到的高度,并盡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在這一領域,生物技術、基因組研究、分子標記應用與傳統植物育種擦出了火光,努力為人類驅散著饑餓意外降臨的恐懼。千百年來,“靠天吃飯”一直是刻在農業基因中無法去除的枷鎖。氣候、蟲
智慧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想要不斷推進農業經濟的優化,實現可持續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的建設進程,就要全面及時掌握農業的發展動態,這需要依托農業大數據及相關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建設農業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 本文列舉部分國外農業大數據平臺案例,展示國外農業大數據平臺的不同類型和發展模式,實現對農業數據的挖掘,分析與應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2年)》(以下簡稱《指引》),提出探索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 《指引》明確,各地要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推動設立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基金。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資本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和投資情況規范有序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的行業優勢,積極穩妥推進基金項目儲備、項目推介等工作,鼓勵相關基金通過直接股權投資和設立子基金等方式,充分發揮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引導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