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提出20周年。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至少要達到五項標準,即保障食物和生計安全,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功能性,具有特有的農業知識體系和適應性技術,具有獨特的農業文化價值體系和社會組織,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土地及水資源管理體系。目前一些國家正通過原產地認證、派駐農業專家、塑造品牌等方式,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廳(局、委):? 為深入貫徹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現就鼓勵引導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提出如下意見。
農計財便函〔2022〕19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漁業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農墾總局,部機關各有關司局、派出機構、各有關直屬單位: 根據《“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建設規劃,2021年我司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建設項目儲備工作的通知》(農計財便函〔2021〕271號),指導各地各單位有序推進2022-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建設項目
耕地是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當前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關注的情況下,對耕地是不是種糧的管理管控也越來越嚴格。近期,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以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開始大排查、大整治。
“智慧漁業”的建設將為漁業科技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撐。同時,漁業科技的發展也將不斷豐富“智慧漁業”的內容和提高“智能化漁業”的服務能力。 什么是智慧漁業?? 智慧漁業是漁業生產的高級階段,它的核心是把新興技術集為一體,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依托部署在漁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去實現漁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等功能。? 主要通過數字形式處理一切漁業要素,比如漁業資源
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新經濟”是以數字、數據為基本要素,以信息為主導,以技術創新及應用為內核,以網絡為平臺實現互聯互動,形成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為特征的經濟形態。當前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尤其需要理解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方位。
為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持續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模式,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第四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征集活動,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強化金融服務為著力點,聚焦主要畜禽、重點領域、關鍵主體和全產業鏈發展,創新金融產品,推行精準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探索政銀合作金融服務畜牧業的新模式,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金融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